任正非:中国技术研究发展步伐不可阻挡,未来充满希望。
8月24日,据西安交大深圳校友会公众号报道,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前往华为深圳总部,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与卢建军、张立群一行举行会谈,双方就科研合作、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会谈体现了华为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持续努力,也反映出高校与企业之间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方面的紧密联系。当前,科技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沟通与协作,不仅有助于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这种互动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化。
据介绍,任正非强调了以数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大学的核心使命是探索0到1的原始创新,并表示华为公司通过开放全球产业需求、设立专项竞赛等机制,积极与高校开展协同创新。
任正非坚信,中国在技术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势头强劲,展现出不可阻挡的前进步伐。 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无论是人工智能、5G通信,还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持续发力的态势,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中国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能力。技术的进步正在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据了解,今年6月,《人民日报》发布与任正非的对话。
他表示,中国在中低端芯片上是可以有机会的,中国数十、上百家芯片公司都很努力,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机会更大。
硅基芯片,我们通过数学方法弥补物理实验的不足,用非摩尔定律的思路补充摩尔定律的局限性,借助集群计算的原理,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的需求。 在我看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纯依赖传统物理实验和摩尔定律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计算需求。数学建模和非摩尔技术的结合,为突破性能瓶颈提供了新的路径。而集群计算作为支撑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力量。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效率,也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打开了更多可能性。
软件不会被卡住脖子,它是由数学的图形符号、代码构成的,依靠一些尖端的算子和算法堆砌而成,没有所谓的阻拦索。
任正非坦言,困难存在于教育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中,未来中国将出现数百甚至数千种操作系统,从而推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