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销存2025年08月21日 18:03消息,vivo Vision探索版MR头显发布,全球最轻仅398g,双目8K超清显示,革新眼手交互体验。
8 月 21 日,vivo 正式发布了其首款混合现实(MR)头显设备——vivo Vision 探索版。这款被官方称为“全球最轻的空间计算设备”的产品,整机重量仅为 398 克,标志着 vivo 在空间计算与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重大突破。作为一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业务的厂商,vivo 此次跨界进军 MR 领域,显示出其对未来人机交互方式的深度思考与战略布局。
vivo Vision 探索版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极简风格,搭配立体几何流光镜与中框风扇一体化结构,在保证散热效率的同时兼顾了轻量化与美学表达。398 克的重量在当前主流 MR/VR 设备普遍超过 500 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极大降低了长时间佩戴带来的颈部负担。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工程上的小型化突破,也为未来消费级 MR 设备的普及提供了更具可行性的参考方向。
该设备搭载了自研的空间计算算法,并采用双环绑带设计,提升了佩戴稳定性与舒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从硬件结构到软件算法的全链路自研尝试,意味着 vivo 并非简单地“组装”现有技术,而是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空间交互底层能力。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将是未来智能终端厂商在 XR 领域竞争的核心壁垒之一。
性能方面,vivo Vision 探索版搭载第二代骁龙 XR2+ 平台,官方称处理器性能相较前代提升达 2.5 倍。这一升级不仅带来更流畅的图形渲染能力,更为复杂的空间建模、实时追踪和多任务并行处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高负载场景下,性能与功耗的平衡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而 vivo 选择旗舰级平台,显然是为后续生态拓展预留充足空间。
交互方式上,vivo Vision 探索版主打“自然眼手交互”,支持 1.5° 精度的眼动追踪和 26 个自由度的微手势识别。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眼神聚焦快速定位目标,并通过细微的手指动作完成点击、拖拽等操作,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与沉浸感。相比传统手柄操控,这种交互模式更接近人类本能行为,是迈向“无感交互”的关键一步。可以预见,未来 MR 设备的竞争将不仅是硬件参数的比拼,更是交互逻辑与用户体验的深层较量。
显示方面,设备配备 Micro-OLED 屏幕,实现双目 8K 分辨率、94% DCI-P3 色域覆盖以及 ΔE<2 的色彩准确度。高分辨率有效缓解了“纱窗效应”,而广色域与低色差则确保了视觉内容的真实还原。此外,官方配套镜片套装支持最高 1000 度近视调节,免去用户佩戴眼镜的困扰,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对真实使用场景的深入洞察。
值得一提的是,vivo Vision 探索版内置了一个可互动的虚拟助手“小 V”。用户可通过手势捏脸、拍肩等方式与其进行拟人化互动,试图营造“真实生命的自然互动”体验。虽然目前此类功能更多偏向情感化设计,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构建数字人格、增强用户粘性的重要起点。在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虚拟助手不再只是工具,更可能成为用户的数字伙伴。
音频与内容生态方面,设备支持空间音频技术,并与咪咕视频合作,提供多视角沉浸式观赛体验,覆盖多项足球赛事。体育直播一直是 VR/MR 内容的重要应用场景,而 vivo 通过与内容平台深度合作,提前布局这一高流量入口,显示出其对内容驱动硬件消费的清晰认知。毕竟,再先进的设备若缺乏优质内容支撑,也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
在影像联动上,vivo Vision 探索版推出“空间相册”功能,未来将由 iQOO 13、vivo X100 Ultra 及 vivo X200 Ultra 首发支持手机空间相机模式,拍摄的空间内容可在头显中自由浏览。这一功能打通了手机与头显之间的影像链路,实现了从“平面记录”到“三维回溯”的跃迁。它不仅拓展了智能手机的影像价值,也为 MR 设备提供了原生内容来源,形成软硬协同的正向循环。
娱乐功能方面,设备支持《桌鼓达人》等专属 MR 游戏,同时可通过无线串流方式运行 PC VR 内容,或将手机、PC 游戏画面投屏至头显中。这种跨设备内容自由流转的能力,使 vivo Vision 探索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终端,而是成为现有数字生态的空间延伸。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无需额外购置大量专属内容即可获得丰富体验,降低了 MR 技术的使用门槛。
生产力层面,vivo Vision 探索版推出了自由多窗口工作台,允许用户在三维空间中自由摆放多个应用窗口,实现高效多任务处理。结合 13ms 超低延时的全彩透视功能,用户可在虚拟工作台与现实环境之间无缝切换,兼顾沉浸与实用。这一设计精准抓住了“移动办公+空间计算”的潜在需求,预示着 MR 技术正从娱乐向生产力工具演进。
为加速生态建设,vivo 已与多家行业伙伴展开合作,推动 MR 内容生态发展。未来还将推出手机与头显间的影像无感互传、蓝心小 V 助手等功能。这些规划表明,vivo 并非将 vivo Vision 探索版视为一次性发布的产品,而是作为其“空间智能战略”的起点,逐步构建一个跨终端、跨场景的生态系统。
尽管备受期待,但 vivo 明确表示,vivo Vision 探索版今年暂不进入公开市场销售。自 8 月 22 日起,首批线下门店将开放体验预约,旨在收集真实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体验。这一策略值得肯定:在 MR 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与其仓促推向市场,不如先以“探索版”形式进行小范围验证。这种谨慎而务实的态度,有助于避免重蹈部分厂商“高调发布、迅速沉寂”的覆辙。
总体来看,vivo Vision 探索版的发布,不仅是 vivo 在 XR 领域的技术宣言,更是其对未来交互范式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在轻量化设计、自然交互、跨设备协同等方面的创新,已展现出不俗潜力。在当前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空间计算的大背景下,中国厂商正逐步从追随者转变为参与者甚至引领者。vivo 的这一步,或许正是通往“下一个计算平台”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