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销存2025年10月06日 23:49消息,我国双模AUV成功探秘北极冰海,首次获取高清冰底三维图谱,助力极地科学研究。
10 月 6 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第 15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近日成功运用冰下双运动模式 AUV(简称“双模 AUV”),在北冰洋高纬度海域完成了对冰底形态与冰下海洋环境的综合观测,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
双模 AUV 是一种具备水下巡游与冰底爬行两种运动模式的智能水下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冰情条件下灵活切换作业方式。本次科考期间,该设备共完成 12 次下潜任务,顺利通过多项关键技术指标测试,并同步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包括电导率、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浓度以及清晰的冰底视频资料,为研究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双模 AUV 可在海水中以每小时 2 至 3 节的速度稳定航行进行大范围观测,也可贴附于冰层底部低速爬行,实现近距离精细化探测,充分满足物理海洋、海洋生态、海冰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观测需求。此次任务中,它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在北冰洋 100% 密集冰区内的海冰冰底形态观测试验,获取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冰形冰貌数据,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本次北冰洋科考由“雪龙 2”号、“极地”号、“深海一号”和“探索三号”四艘科考船共同执行,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北极科学考察行动。其中,“雪龙 2”号作为核心平台,搭载双模 AUV 顺利完成冰下环境探测任务,于 7 月 6 日从上海启程,历经两个多月的极地奋战,于 9 月 26 日顺利返回上海,圆满结束航次使命。
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我国在极地无人智能探测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更体现了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的深度参与和技术支撑能力。随着北极海冰持续退缩,冰下环境的变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系统与海洋生态格局。双模 AUV 的成功应用,意味着我们有能力深入传统观测手段难以触及的极端区域,真正实现“看得见、测得准、说得清”的科学目标。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我国极地科研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