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空间站将迎首批国际航天员,巴基斯坦两名宇航员将赴华接受训练,开启中外太空合作新篇章。
10 月 4 日消息,据环球网今日报道,巴基斯坦将于本月选派两名本国公民来华,接受为期一年的航天员系统性培训。此次培训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导,内容涵盖空间站操作、舱外活动基础、应急处置等多个关键领域。完成训练后,这两位巴方航天员拟于2026年搭乘中国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为期一周的在轨任务,这标志着中巴两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为配合此次联合飞行任务,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已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科学实验提案,反响热烈。截至目前,已有300项具备科学价值和可行性的实验项目入围候选名单,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微重力物理等多个前沿方向。这些实验有望在中国空间站内实施,不仅将提升巴基斯坦的科研能力,也将为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预见,这次任务不仅是“飞天”之旅,更是一次科技与国家能力的综合展示。
今年2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在航天员联合选拔、在轨实验、技术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这一协议的签署,是中国空间站向国际社会开放的重要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23日于上海举行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上,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副总干事阿姆贾德・阿里曾公开表示,巴方已启动航天员初步选拔程序,计划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出10余名综合素质优异的候选人,再经多轮评估最终确定两人赴华受训。这一过程体现了选拔的严谨性和高标准。
阿姆贾德・阿里强调,此次合作不仅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将迎来首批外籍航天员,更意味着巴基斯坦将诞生本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公民。这不仅是技术合作的成果,更是两国战略互信的象征。从历史角度看,太空探索长期由少数航天强国主导,而如今,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合作获得参与机会,这是全球航天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中国主动向友好国家开放空间站资源,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生动注脚。此次中巴联合航天任务,或将开启南南航天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