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销存2025年10月05日 15:05消息,西贝用一碗汤换一套房打温情营销,却因脱离现实被群嘲,网友质疑其价值观,温情牌为何翻车?
10月5日消息,继与罗永浩的争议刚刚告一段落,西贝餐饮再次因一则温情营销内容被推上舆论风口,引发广泛讨论。

几天前,西贝官方发布了一篇题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该文以一名7岁儿童“毛毛”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其从2岁起便开始在西贝用餐,形成了“每周都要去西贝”的习惯。近期由于品牌相关负面新闻,毛毛的母亲一度禁止他前往就餐,导致孩子情绪激动、哭闹不止,甚至拒绝用玩具“交换”这一坚持。最终,母亲被孩子的执着打动,重新选择信任西贝。文章试图通过这种情感叙事强化品牌与家庭之间的联结,并突出家长对西贝长期的信任。
然而,这则本意为“挽回口碑”的温情故事并未获得预期反响,反而激起大量网友质疑。不少人认为,将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置于品牌宣传的核心角色,利用童真情感进行营销,不仅显得刻意造作,更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商业宣传的伦理边界。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尚未彻底澄清的背景下,此类“打感情牌”的做法被批评为避重就轻、转移焦点。
紧接着,另一则西贝官方发布的短视频也引发热议。视频中一位顾客自称“给大爷一碗汤”,结果对方要送他在北京一套房。尽管情节颇具戏剧性,客服回应称确有其事,但多数网友仍表示难以信服,直言“比电视剧还离谱”。此类内容接连出现,使得公众对西贝近期公关策略的整体可信度进一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敏感的环境下,企业形象修复的关键应在于透明、务实的整改措施,而非依赖煽情叙事或夸张案例来博取同情。武汉市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文杰对此评价指出,西贝在此次事件中的公关应对存在明显短板。他强调,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核心的关注点,企业应当聚焦于如何提升食材品质、优化后厨操作流程以及增强信息透明度,而不是频繁推出带有倾向性的支持性内容。
从传播学角度看,情感共鸣确实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手段,但前提是必须建立在真实、真诚的基础之上。当公众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时,任何看似“精心设计”的温情故事都可能被解读为逃避责任的包装。西贝此次连续推出的两则内容,无论是“毛毛的约定”还是“一碗汤换一套房”,都在不同程度上暴露出企业在危机公关中的思维惯性——重情怀、轻实质。
长远来看,品牌的重建不能靠几个感人故事完成,而需用切实行动赢得消费者的重新接纳。对于西贝而言,与其不断诉说“我们值得被爱”,不如主动回答“我们做了什么改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出舆论漩涡,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