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销存2025年10月01日 23:16消息,顺丰速运孕贴服务引热议,因涉嫌未经授权销售遭质疑,官方回应将追责相关行为。
近日,多地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街头频繁出现一些贴有“顺丰速孕”字样的面包车或电动车。从网络流传的照片可见,这些车辆尾部或车身张贴的贴纸采用白色字体,并配有与知名快递企业“顺丰速运”极为相似的“SF”标识,整体视觉设计高度模仿正规品牌,极易造成公众混淆。

此类贴纸在网络上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链条。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主流电商平台上以“顺丰速孕贴纸”为关键词搜索,可找到数十家相关店铺,售价普遍在5至20元之间,部分商品月销量已突破数百单。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商家在商品详情页明确标注“非官方授权产品”“纯属娱乐恶搞”等提示,试图规避法律风险。然而,这种打着“玩笑”旗号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已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针对这一现象,顺丰方面已作出回应。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此类行为在民间可能被视作一种调侃式的网络亚文化表达,但品牌始终坚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传播环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低俗化解读或滥用品牌元素的现象。对于未经授权擅自生产、销售仿冒其品牌标识的周边产品行为,顺丰将依据《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投诉下架、证据保全及法律诉讼在内的维权措施。
值得深思的是,“谐音梗”近年来在网络语境中广泛流行,但其边界不应逾越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将快递品牌与“怀孕”强行关联,虽可能博得一时眼球,却无形中消解了公共空间的文明尺度。尤其是在城市街道这类开放场域,此类标识面向所有年龄层人群,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也容易让公众误以为是企业官方营销行为,损害品牌形象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此次“顺丰速孕”事件再次敲响警钟:网络玩梗不能无度,商业蹭流量更不能无视法律。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商平台恶搞类商品的审核与规范,平台也需履行主体责任,及时下架涉嫌侵权或低俗的内容。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生态,既需要创意的自由,也需要责任的约束。幽默不该建立在冒犯与混淆之上,品牌的尊严,同样也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