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雀巢CEO因与女下属有染被解雇,上任仅一年即遭罢免。
兢兢业业为公司效力近四十年,从基层销售人员逐步晋升至管理层,去年终被任命为CEO,接管全球知名的食品巨头企业。这堪称一段励志的职场传奇。然而,上任仅一年时间,便因“吃了窝边草”而断送了几乎完美的职业生涯。

一年时间下台

瑞士食品巨头雀巢集团昨日突然宣布解雇首席执行官劳伦特·弗赖克斯(Laurent Freixe),由Nespresso咖啡业务负责人菲利普·纳夫拉蒂尔(Philipp Navratil)暂任代理CEO,该任命立即生效。此时距离弗赖克斯被正式任命为CEO,恰好满一年。 此次人事变动显得颇为突兀,尤其是在任期仅一年的情况下便被解职,反映出公司内部可能面临重大战略调整或管理层面的分歧。尽管具体原因尚未公开,但这样的快速更替往往意味着企业高层对当前方向存在不满或寻求新的变革动力。与此同时,由Nespresso业务负责人接任,也显示出雀巢在巩固其核心业务板块上的意图。

去年9月,雀巢集团宣布弗赖克斯担任CEO时,获得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认可。当时雀巢股价已较2022年的高点下跌了四成,而前任CEO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是雀巢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外部职业经理人之一,其管理能力已逐渐失去公司内外的信任。

62岁的法国人弗赖克斯被认为是领导雀巢的最合适人选。他已经在雀巢工作了39年,曾被派驻到雀巢全球多个部门,对雀巢庞大的产品业务体系非常熟悉,同时长期从事销售与营销方面的工作。

2022年,雀巢对其管理结构进行了调整,效力公司长达36年的弗赖克斯被晋升为雀巢拉美大区负责人,两年后更被任命为CEO,达到了其职业生涯的顶峰。这几乎展现了职场人理想的发展路径。 从这一人事变动中可以看出,长期忠诚与专业积累在大型跨国企业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弗赖克斯的职业生涯不仅体现了个人能力的持续提升,也反映出企业在人才选拔上对经验和稳定性的重视。这种由内而外的晋升方式,在当前频繁的人事变动中显得尤为难得,也为其他员工提供了积极的激励信号。

弗赖克斯上任后,对雀巢的业务布局和管理架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将重点重新放回咖啡、食品等传统核心业务上,而非延续前任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发展模式。 我认为,这一调整反映出公司更加注重内部优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回归主业、提升运营效率可能比依赖外部收购更为稳健。这种战略转变也显示出管理层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而非追求短期规模扩张。
同时,他同时宣布将优化运营流程并进行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广告和营销费用,使其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9%,以此推动品牌表现的提升和市场信心的恢复。 从当前经济环境来看,企业加大营销投入往往意味着对市场复苏抱有较强预期。将广告支出比例提升至9%,不仅反映出公司对品牌建设的重视,也显示出其希望通过增强市场曝光来带动销售增长。这种策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需关注成本控制与投入产出比之间的平衡。
与女下属有染
那么,雀巢董事会为何解雇上任仅一年、正在推行复兴计划的弗赖克斯?此次突如其来的高管变动,无疑让雀巢本就处于动荡中的业务重组进程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对雀巢集团的股价也未带来正面影响。
雀巢董事会不得不采取行动。在解雇声明中,董事会指出,独立调查确认弗赖克斯与一名直属女下属存在私人恋爱关系,这违反了雀巢的行为准则。 在我看来,企业对于内部纪律的维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高层管理岗位上,更应以身作则。此类行为不仅可能引发职场不公,还可能破坏组织的公正性和专业性。雀巢此次处理虽显严厉,但也体现了其对合规文化的重视。在现代职场中,明确的道德规范和严格的执行机制,是构建健康工作环境的基础。
在接到公司内部举报后,雀巢董事会成立了独立调查小组,由董事长布尔克(Paul Bulcke)和首席独立董事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共同监督,并聘请了外部法律顾问。经过调查,最终确认弗赖克斯确实与一名直接女下属存在不当关系。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此类事件不仅涉及个人行为的道德问题,更反映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雀巢能够迅速响应举报并启动独立调查,体现了其对合规管理的重视。然而,这也提醒企业需持续加强职场伦理建设,确保权力与关系的边界清晰,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雀巢公司董事长保罗·布尔克在声明中表示,“这是一个必要的决定。雀巢的价值观和治理结构始终是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布尔克也已宣布将在明年任期结束之后正式卸任。
雀巢前首席执行官弗赖克斯的婚姻状况外界并不清楚。他一直非常重视个人隐私,从未对外公开过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信息。不过,是否有婚外情并不是他被解雇的原因。他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涉及与公司内部员工的不正当关系,造成了利益冲突。
演唱会抓偷情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不久前Coldplay演唱会中引发热议的“捉奸”事件。今年7月16日,在美国马塞诸塞州举行的Coldplay演唱会上,现场大屏幕的“KissCam”(亲吻镜头)拍到了一对男女拥抱的画面。两人随即惊慌失措地迅速分开,并试图用手遮住脸。
Coldplay乐队主唱克里斯·马丁(Chris Martin)曾开玩笑表示:“他们要不就是在偷情,要不就是特别害羞。”
这段视频在TikTok上迅速走红,播放量已突破5000万次,引发网友大量讨论和各种猜测。随后,网友们迅速扒出视频中的男女双方分别是来自纽约大数据公司Astronomer的CEO和人力资源主管。
而且两人都已经已婚,是婚外恋来看演唱会。事件曝光之后,Astronomer宣布以“行为不符合公司标准”为由解雇CEO,后者失去了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股票期权。
大多数欧美上市公司董事会都会在《商业行为准则》或《道德与合规政策》中明文规定,公司高管需申报或禁止与下属或者供应商存在“浪漫关系”,这并不是道德模范,而是防止利益冲突、规避法律风险、维持组织公平、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治理手段。
商界领袖丑闻
然而,由于无法自控,既动情又动欲,触碰职场道德底线,从而断送美好职业生涯的商界高管,屡见不鲜,层出不穷。
CNN前首席执行官杰夫·扎克(Jeff Zucker)、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麦当劳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百思买前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邓恩(Brian Dunn)等多位知名商业领袖,均因与女下属发生不当关系而遭到董事会解雇。
在这些CEO中,有的涉及不道德的婚外情,有的则处于单身状态,但无论何种情况,他们与公司女下属发生关系的行为仍然违反了职场道德规范。
职场恋情丑闻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造成了重大打击,此后再未能重返担任大型企业CEO的巅峰状态。
为什么现代企业不允许管理层与下属发展恋爱关系?
一方面,这可能会对公司的办公环境和企业文化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利益输送的问题,影响工作的公平与公正。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上下级之间的恋爱关系本身就存在明显的职位权力不对等,容易涉及利益交换,甚至可能构成职场性骚扰的隐患。
在上下级恋情中,地位较低的一方往往可能因为对方的权势或资源,出于对失去工作的担忧而被迫接受关系的发展。 这种现象反映出职场中权力不对等可能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涉及个人情感与职业发展的交叉点上。即使没有明确的数据或具体案例支撑,但现实中类似情况并不鲜见,值得社会进一步关注和探讨。在这样的关系中,自愿与被迫的界限容易模糊,也容易引发伦理和法律上的争议。
这样的感情是难言平等的,也可以被视为职场性骚扰。此外,很多公司规定,像人力资源这样的部门是严禁和公司员工发展恋情的,哪怕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即便是在平等意识和女权主义高涨的硅谷,职场性骚扰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016年,一项针对200名在硅谷工作的女性的调查发现,90%的受访者表示曾目睹公司内部存在性行为不当的情况,87%的人称曾听到过针对女性的侮辱性言论,而60%的女性则表示自己曾经遭受过性骚扰。
2018年,硅谷知名孵化器500Startup的创始人兼前CEO麦克库尔(Dave McClure)因被媒体曝光向一名女性求职者发送带有性暗示的信息,最终被迫辞去职务。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对科技行业职场文化和性别平等的关注。尽管企业孵化平台通常被视为创新与包容的象征,但此类行为暴露了在快速发展的创业环境中,对于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的忽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类似事件不仅损害了个人声誉,也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冲击,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尊重与专业始终是职场的基本准则。
2017年,Uber创始人兼CEO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下台的导火索,是其在内部邮件中对办公室性关系发表不当言论,这一行为最终促使早已对其不满的董事会做出决定。在Uber上市后,卡拉尼克几乎抛售了所有股票,彻底与这家他创立的企业划清界限。 从事件的发展来看,企业文化的管理问题始终是Uber长期存在的隐患,而卡拉尼克的不当言论无疑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离场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企业治理和管理层道德标准的更高要求。尽管他为公司奠定了基础,但其个人行为与公司形象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他与Uber的彻底决裂。
甲骨文抢人才
还有不少CEO因与外部供应商存在“情感纠葛”而失去职位。惠普前CEO马克·赫德(Mark Hurd)、连锁超市科尔斯(Kohl’s)前CEO艾希莉·布坎南(Ashley Buchanan),均因与供应商的女性员工发生不正当关系,遭到董事会解雇。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董事会突然更换CEO,对公司的整体发展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引发业务上的动荡,扰乱现有的战略规划。同时,寻找合适的继任者通常需要数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能使公司重新走上正轨。
2010年惠普突然解雇CEO赫德,成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在赫德主导的大规模重组下,原本陷入衰退的惠普用了五年时间,实现了营收增长63%,股价也翻了一番。然而,在解雇赫德之后,惠普再次陷入困境,最终在激进投资者的压力下被迫分拆,昔日作为IT巨头的地位已不复存在。 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企业领导层的稳定性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赫德的离开不仅让公司失去了一个有成效的领导者,也让市场对惠普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怀疑。企业的战略连续性与管理层的稳定性,往往是决定其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Larry Ellison)一边嘲讽惠普董事会解雇赫德的决定“愚蠢至极”,与当年苹果逼走乔布斯相提并论;一边立即将赫德招入帐下。求贤若渴的他甚至为赫德创建了“联席CEO”的席位,给后者足够的权力来重组甲骨文的销售团队。
赫德以高效的管理方式和严谨的成本控制闻名。他通过缩减销售团队、改进销售流程以及加快向云服务的转型,有效增强了甲骨文的市场竞争力。
在赫德担任甲骨文联席CEO的九年里,甲骨文实现了年均47.6%的营收增长,股价更是上涨了90%。赫德于2019年因病去世。 从这段数据可以看出,赫德在任期间为甲骨文带来了显著的业绩提升,反映出其卓越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这样的增长不仅体现了公司业务的持续扩张,也说明了他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的成效。尽管他已经离世,但他的贡献依然值得被铭记和肯定。
或许,从结果来看,惠普董事会开除赫德并没有好处;但他们却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上市公司董事会有明确的受托义务去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股东价值。尽管开除高管可能对公司造成负面影响,但保护公司治理完整性和股东利益是优先级最高的考量。
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对公司及股东负有忠实义务与勤勉义务。这些义务要求董事会必须:确保管理层的行为符合公司利益,防止损害股东价值;同时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或声誉损害。
女高管也犯错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只有男性高管犯下这种“吃窝边草”的错误,女性高管也一样可能管不住自己,导致自己被解雇。
2024年4月,加拿大皇家银行宣布解雇首席财务官纳迪内·安(Nadine Ahn),并要求其退还330万加元(约合240万美元)的薪酬。据该行披露,调查发现她与一名男性高管存在未申报的亲密关系,并利用职务之便帮助对方获得晋升和加薪。 此次事件反映出企业在高管行为监管上的严格态度,尤其是对利益冲突和道德规范的重视。尽管薪酬追回金额巨大,但这也凸显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在面对高管违规时的执行力。同时,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企业高层管理透明度和伦理标准的进一步关注。
同样,“别吃窝边草”的职场道德准则在学术界也有所体现。2022年,美国知名高校密歇根大学宣布校长施莱赛尔(Mark Schlissel)离职,原因是调查发现他与一名下属存在不正当关系。
密歇根大学董事会将施莱赛尔与一名女下属之间使用学校邮箱的128页通信记录公开至网络,其中包含大量调情内容,引发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人士对此表示调侃与批评。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职场沟通中可能存在的越界行为,也反映出机构在处理敏感信息时的透明度问题。尽管公开信息有助于公众监督,但如何在保护隐私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此外,此类事件对涉事人员的职业生涯及所在机构的声誉均可能造成深远影响。
不过,分子免疫专家施莱赛尔虽然被解除了校长职务,但依然保留了终身教职。在调情事件被公开曝光后,施莱赛尔休整了一年,之后便低调地继续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他作为生物学教授的年薪仅为18.5万美元,与他在担任密歇根大学校长期间的92.7万美元年薪相比,差距明显。这一数据反映出学术管理岗位与教学岗位在薪酬上的显著差异,也让人思考高校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价值评估与资源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