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销存2025年10月06日 23:46消息,苹果被曝Siri擅自录音,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法国已启动正式调查,更多细节曝光。
10月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因涉嫌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并使用大量录音资料,巴黎检方已正式对苹果公司及其语音助手Siri展开调查。这一行动标志着欧洲监管机构对科技巨头数据隐私问题的持续关注再次升级。

今年2月,法国人权联盟(LDH)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正式举报,其核心依据来自一名关键吹哨人——前苹果外包公司员工博尼耶的证词。作为事件的重要线索提供者,他的陈述为此次调查提供了实质性支撑,也再次将智能设备背后的隐私风险推至公众视野中心。
据了解,博尼耶于2019年受雇于爱尔兰Globe Technical Services公司,该公司是苹果的第三方承包商之一。他的工作职责包括监听和分析Siri语音助手自动触发后所收集的用户录音,旨在优化Siri的响应准确性和用户体验。然而,他披露称,在日常工作中需反复听取数千条真实用户的语音片段,其中许多内容涉及私人对话、医疗信息甚至亲密时刻,部分录音足以识别出说话者的身份。
这一情况引发了严重的伦理与法律争议。尽管苹果声称相关录音为“匿名化”处理,但实际操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去标识化,仍存疑。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录音往往是在用户未主动唤醒Siri的情况下被意外录制并上传至服务器,这意味着用户可能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监听。
针对外界质疑,苹果法国方面回应称:“苹果从未使用Siri数据建立营销档案,从未将其提供给广告商,也从未以任何理由出售给第三方。” 这一表态试图安抚公众情绪,但在缺乏独立监督机制和透明审计的前提下,企业自证清白的声明难以完全消除信任危机。
从新闻角度看,这起事件不仅是一次个案调查,更是对人工智能时代个人隐私边界的一次深刻拷问。当便捷的语音交互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是否正在以牺牲隐私为代价换取所谓的“智能化”?科技公司在追求产品优化的同时,是否有义务向用户明确告知数据采集的范围与用途?这些问题亟待立法者、企业和公众共同回答。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早在2019年,苹果就曾因类似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暂停人工审核Siri录音功能,并承诺加强用户控制权。然而数年之后,相关指控再度浮现,说明系统性漏洞可能仍未根除。监管的滞后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之间形成的鸿沟,正在不断挑战现有的法律框架和社会共识。
当前,随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法规的深入实施,对用户数据的保护要求日益严格。巴黎检方的介入,或将成为又一个推动科技公司重新审视其数据实践的契机。对于苹果而言,如何在技术创新与用户信任之间取得平衡,将是其未来面临的核心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