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一边砸钱一边巨亏,目标2028年销售额破千亿美元。
9月13日,据《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OpenAI在硅谷启动了一项规模宏大且成本高昂的扩张计划,每年投入资金高达数百亿美元,同时公司也面临着持续亏损的局面。
过去九个月,OpenAI近期接连签署多份高额协议和投资计划:每年投入约60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4274.66亿元人民币)向甲骨文采购计算能力,同时投资18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1282.4亿元人民币)设立合资数据中心,另外还计划投入10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712.44亿元人民币)研发自研芯片,并计划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硬件产品。
这些协议使OpenAI在未来十年内承担数千亿美元的义务,同时推高了其合作伙伴的估值。仅在一周时间内,博通和甲骨文的市值合计增长超过400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2.85万亿元人民币),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也因此登顶全球首富。 从当前局势来看,这些协议不仅反映出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OpenAI虽背负巨额责任,但其合作方却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财务回报,这种不对称的收益分配值得进一步关注。同时,埃里森的财富跃升,也反映出当前全球科技产业格局中的权力转移趋势。
公司依然每年亏损数十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向投资者表示,预计今年收入将达到13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926.18亿元人民币),但亏损状况仍将持续多年。
CEO奥尔特曼曾表示,到2029年之前,公司累计亏损将达到440亿美元,但同年有望实现首次盈利。他将当前的AI投资热潮类比为互联网泡沫,并警告称“部分AI初创公司和投资者可能会被淘汰”,同时强调OpenAI不会是其中之一。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AI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大量资本涌入使得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风险,尤其是在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奥尔特曼的言论反映出他对行业前景的谨慎态度,同时也显示出OpenAI在战略布局上的长远考虑。尽管短期内面临巨大财务压力,但若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长期来看仍有机会实现盈利。不过,能否真正穿越周期,还需时间检验。
奥尔特曼还向《华尔街日报》透露,公司预计今年收入翻三倍,2028 年销售额可达 100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7124.44 亿元人民币),2030 年有望突破 2000 亿美元。
不过,AI的热度尚未有效转化为实际利润。ChatGPT用户数量已突破7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但其中付费用户不足3%,整体支出约为120亿美元。调查显示,虽然人们愿意尝试AI技术,但长期付费的意愿仍然有限。
奥尔特曼和投资者依然保持乐观,他所筹集的资金创下了初创公司的新纪录,坚信OpenAI的增长势头不会停止。支持者同样认为,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其长期潜力远超过当前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AI领域的信心依然强劲,这不仅反映了技术本身的巨大潜力,也显示出资本市场对前沿科技的持续关注。尽管短期内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和监管上的挑战,但长远来看,AI所带来的变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